蒙牛的谐音梗广告刷屏,王建国见了直呼内行
谐音梗作为刻在人类DNA里的幽默发明,具有天然的传播属性。它往往利用语言结构的双关和轻松幽默的方式,制造出令大众印象深刻的记忆点。
年轻人也仿佛得了一种“看见谐音梗就想笑”的病。。。

【百隶挑一】
从一百个奴隶里面
挑出一个便宜好欺负的你
上图这种带着幽默的淡淡讽刺、又不至于失了分寸的语言艺术,甚至一度成为社媒平台的话题收割机,总能引起广大网友的互动与讨论,苏秦也愿称谐音梗为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能看懂谐音梗的朋友有福了,不然生活中得少了多少乐趣)。
洞察到谐音梗魅力的蒙牛,最近就上线了一支创意广告《马拉松报跑指南》,全片大玩特玩谐音梗,王建国见了都得直呼内行!

报跑与奔跑的谐音双关
趣味化降低传播门槛
常跑马拉松的跑友们都知道,马拉松比赛的报名名额有限,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如愿中签,很多时候根本是想跑都没得跑。
针对这一痛点,蒙牛开启了百城马拉松名额直通活动——只要在微信搜索【蒙牛营养生活家】小程序,完成指定任务积攒“动力值”,消费者就有机会赢取参赛名额。

为了进一步宣传该活动,品牌新上线的广告《马拉松报跑指南》采用搞笑无厘头的风格,全片都围绕着“报”字谐音梗来做文章。蒙牛给出了6条幽默的报跑建议,让观众在看的时候也不知不觉笑出声来,旨在通过趣味化内容降低广告信息的传播门槛。
报跑指南第一条——新手请报全。
据说马拉松中签率只有5%,如果报全百城马拉松的话,中签率就可能增加500%(数学老师:别说我教过你)。

报跑指南第二条——报团取暖。
中签要借助组织的力量,参加跑团报名就有可能提高中签率,所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组织。

报跑指南第三条——报负要远大。
听说异地报名中签率更高,那就有多远报多远。

接着还有爆款思维、拥抱AI、临时报佛教等三条不靠谱建议,营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
当观众沉浸于这些无厘头谐音梗带来的欢乐氛围时,广告话锋一转,这才引出真正的建议——喝蒙牛,直通百城马拉松。


跳脱传统冠名赞助模式
强化品牌记忆点
在体育营销的3.0时代,深耕这个赛道多年的蒙牛开始转变营销玩法——跳脱传统的冠名赞助模式,将品牌理念与体育赛事进行深度融合,同时将用户从旁观者转为共创者。
《马拉松报跑指南》邀请的主演是报过百场马拉松的博主@纸巾老撕跑跑步,无疑与此次活动面向的马拉松跑友们深度契合,也能让目标受众拥有代入感以及熟悉感。

将“报名”转化为“报跑”的创意手法,既贴合这次的马拉松主题,又通过语言游戏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有效降低了他们对广告的抵触感,同时将马拉松从专业赛事转化为全民参与的社交货币,实现品牌与消费者的高频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广告尽管有着大篇幅的不靠谱建议,但到了片尾神来之笔的反转设计,既打破观众的心理预期,又突出了蒙牛活动的独特优势。观众得以深刻记住“蒙牛能够帮助跑者直通马拉松”这一核心信息,有效提升了活动和产品的吸引力,并强化品牌记忆点。

纵观蒙牛近年来在体育营销方面的布局,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从世界杯到奥运会的超级IP深耕,还是从马拉松补给站到生活方式的全域覆盖,亦或是从品牌产品到科研技术的壁垒打造......蒙牛正通过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的双轮驱动,成为业内体育营销的标杆。

谐音梗营销成为香饽饽
本质是争夺年轻人注意力
能够感知到,近年来谐音梗从网络亚文化,逐渐演变为品牌营销的“核武器”。这种“梗式表达”要求品牌放下身段,用年轻人的语言体系展开真诚对话,将商业信息转化为可参与的文化事件。
除了蒙牛的《马拉松报跑指南》,苏秦也看过不少优秀的谐音梗营销案例。
比如瑞幸咖啡在去年的九月开学季,推出了各大高校版的谐音梗海报:
想喝美式?“清华”到下一页;
官宣!今日和瑞喜结“连理”;
少甜还是少少甜?这个问题很“南大”......



这些文案不仅富有趣味性,还巧妙地融入了瑞幸咖啡的产品特点,引发了高校学生的共鸣和打卡热潮。
还比如天猫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和多个品牌进行联动发布创意海报,并融入谐音梗打造时事热度下的海报文案。
稳稳拿下首金的干饭哥和阿条姐,他俩拿枪的姿态六六六、精准的枪法神神神,有六神这品牌名字加持,怎么不算体育玄学呢?

女子自由泳接力赛中,四位中国姑娘以3分30秒30的成绩夺得铜牌,同时打破亚洲记录,实在是太牛啦!夺牌的滋味,自然是舒服的。(舒福德:嗯哼,叫我干嘛?)

在邓雅文以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决赛时,天猫又发布「轮胎虽小 布同凡响」海报,后来她也是顺利夺冠,实现中国自由式小轮车项目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总而言之,谐音梗营销能成为深受各大品牌青睐的香饽饽,其本质是对年轻人注意力的抢夺。通过这种方式,品牌可以展现出更加亲民、有趣的一面,消费者也更容易记住品牌,以形成深刻的品牌印象。
不管是什么玩法,只要能和年轻人玩在一起,那就算成功了。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