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你这该死的文艺
文艺有很多种,
有一种叫“很厦门”。
在这里,
你能把每个平凡日常,
过成如电影般美好时光。
《在厦门,中文艺的毒》
做轮渡上班,自由吹拂海风让你忘记打卡的紧张;迷失于小巷,每一个转弯的惊喜让你心甘情愿放弃方向感;阳台晾衣服,蓝天白云好天气让你忍不住用呐喊直抒胸臆……
有人说,仿佛看到了自己做作的朋友圈文案,但如果前提是厦门,一切又变得理所当然了起来。
这是厦门轮渡官方拍摄的一支城市宣传片,本意是为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的第32界中国电影金鸡奖打CALL,没想到却凭借别样的人文魅力展示,让厦门作为金鸡奖未来十年落户地,再次文艺出圈。
独属于厦门的文艺营销,极具感染力
电影以余味定输赢,城市宣传片也一样,不止是要好美好玩好笑,更要看的时候深受触动,关闭之后也觉得和自己有关系,想去上一去。
而厦门轮渡这支视频的余味在于,一方面,它让生活在厦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化身文艺电影里的主角,通过他们和普通人之间日常生活场景的显著对比,探寻文艺范与当代快节奏生活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
无论是厌烦于拥挤的地铁交通,还是高压下的灵感枯竭,在厦门,都能变得浪漫而又文艺,诗与远方,不是一种逃离,而是与呼吸一般自然的事情。
于是,在旅客心目中,去厦门的诱惑力,早已跳脱出了单纯旅游的层面,而是想要去那里淋雨、去流汗、去发呆、去到那个独属于自己的文艺世界里,找回对美好事物的感知。
另一方面,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网红打卡地,但要让当地人也每每都极力推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厦门轮渡聪明的地方在于,它本身就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厦门人走过了82年的光阴,不仅便携了厦门人的出行,更承载了厦门人的情感与记忆。
因此,在城市著名景点的介绍方式上,它没有生硬的罗列,而是讲述了一个充满电影感的厦门爱情故事,男女主角从白城海滩出场,在鼓浪屿最美转角迷失,在沙坡尾做家务,在八市数鱼丸……最终在鼓浪屿码头邂逅。搭配专业的镜头转场技巧和轻快的背景音乐,不但厦门市民看了觉得倍感亲切和心动神往,就连金鸡评委要是看了,都想给这些厦门市民颁奖!
路人更是不用说了,仿佛在厦门,一切人和事都会变得文艺起来。
快时代,文艺广告的破局之道
广告业发展至今,《广告狂人》中那些梳着油头,穿着一丝不苟三件套,散发着精英气息的广告从业者已经十分罕见,而是被一群对未来有各种憧憬的 “文艺青年”所占据,然后在甲方“接地气”和同行“KPI”的双重现实打击下,开始慢慢思考,做一支文艺广告,除了满足文艺情节,还能为消费者、为品牌、为行业带去什么?
其一,喧嚣语境下,广告圈的一股清流
在快节奏的时代里,追寻永远的过程更值得歌颂。“三和酒类株式会社”专注发布类似明信片的文艺海报三十年,造就了日本最畅销的烧酒品牌;CITY CAFE携手桂纶镁文艺小清新12年,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无数消费者与广告人……时间给了他们最好的回馈。
即使是在瓜子二手车、铂爵旅拍等洗脑广告泛滥,甚至被奉为“广告真谛”的今天,能带给消费者赏心悦目感受的,还是那些文艺型广告。不仅为“广告是门艺术”正名,还以感性的姿态触及人们的欲望、希望和梦想,成为了提升企业的形象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其二,IP趋势中,小众文化击穿目标圈层
文艺片是小众电影的代名词,文艺广告亦是如此。但在中国这个超大市场力,小众虽不如大众人人皆知,但它却能在IP打造大势所趋的今天,凭借自己的个性故事和态度,迅速集结一批忠实的粉丝,展现强大的爆发力。
比如徕卡相机这个来自德国的小众IP,就通过一系列欧式复古文艺风广告,将自己的慢文化魅力渗入到了异国他乡的小众圈层中去,触动影友的文化共情,提供足够多的用户粘性让用户流连。
其三,等待春天时,超脱文艺平衡审美与商业
尽管奥格威老爷子说过,广告本身不应喧宾夺主,卖东西才是重点。但在用户审美逐渐提升的今天,能够在保证销量的同时,为广告内容带去一点艺术价值,又何乐而不为呢?
正如厦门轮渡这支城市宣传片。它超脱于传统的文艺广告,在拥有优质故事的基础上,还能做到大众情感的输出,快中有慢,慢中有快,自然在市场上,就收获了不俗的回应。
广告片的文艺复兴,任重而道远,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广告圈,需要烟火气,也需要一点文艺气,来帮助我们发现美,欣赏美,并创造美。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