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文化IP,右手王一博,来伊份中秋营销好绝!
逢年过节都是品牌大展身手的时候,虽然距离中秋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但品牌的中秋营销大战也逐渐拉开帷幕。
在这一特别的营销节点,很多品牌却陷入了营销困境。要么是不顾品牌调性,强用中秋元素盲目煽情,最后消费者不买单,品牌也很尴尬;要么是一味强调品牌信息,花式玩梗,稀释了传统文化特质;要么是不痛不痒的发个中秋海报,敷衍了事……
相比之下,来伊份可谓中秋营销的一股清流。立足产品,跨界大都会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推出了中秋定制礼盒,携手代言人王一博礼遇东西,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同时,更以商品为文化媒介,推广中秋传统文化。
双IP联名中秋礼盒
打造创新化与年轻化的月饼产品
作为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月饼凭借最具节日仪式的形象,成功在节日营销中C位出道。
当下的月饼市场品类繁多,同质化现象无法幸免。此时,品牌应在营销竞争中避开趋同性的竞争手段,打造创新化与年轻化的月饼产品,以此来拓宽自己的市场空间。
不同于单独的月饼,跨界有知名度和人气的IP打造联名月饼,要更有影响力,也更能促进销售。基于此,来伊份携手上海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出双IP跨界联名典藏款礼遇东西中秋礼盒,「阖家团圆」与「团圆好礼」两种兼具传统与潮流的礼盒颜值,让人眼前一亮。
其中,「阖家团圆」为品牌代言人王一博同款,以靓蓝色和活力橙为主色调,外壳上的圆月能在不同光线下反射出不同颜色。内部从毕加索《鸢尾》和中国雅士余集《梅下赏月图》中汲取灵感。
本次来伊份除了带来四款经典口味月饼,还打造五款藏品月饼,将上海博物馆藏品大克鼎和仿汉狮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埃及河马威廉、赤陶涡形双耳喷口杯和栅栏里的独角兽复刻在月饼上,以饼皮和馅料体现中西文化的交融。
上海博物馆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个是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一个是尽享五千年世界文化艺术的西方宝库,来伊份同时跨界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东西方文化IP,并将IP元素融入到产品中时,不仅赋予了赋予了原本普通的月饼产品更多的文化属性,也进一步强化了品牌国潮属性。
把握Z世代社交型消费动机
引领消费新趋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民众对于传统节日重视程度的加深,消费者对月饼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推动市场持续扩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已达205.2亿元,预计2021年中国月饼销售规模将达到218.1亿元。
而且,生产月饼的门槛低、利润空间巨大,毛利率基本上能超过50%,有些还更高。对于来伊份这样的零食品牌来说,入局比自己本身产品获利空间更大的产品且又契合节日氛围,无疑是抢占一波红利。
然而在200多亿的市场空间里,品牌的市场争夺却异常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不少品牌在坚守经典特色和个性差异中寻找突破。
尤其是在消费群体迭代的大环境下,以90、00后为主的新生代成为消费新引擎,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已成为品牌共识。
据《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调查显示,满足“社交、人设、悦己”的需求是Z世代青年的消费动机,扩大社交圈、寻找身份认同、及时行乐的满足感,都是他们愿意消费的动机。
这些Z世代的消费者非常乐意通过不断的尝试新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产品的使用体验和颜值,其次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最后考虑的才是品牌。
在Z世代社交型消费动机的推动下,不管是月饼还是其它食品商家,唯有不断创新,迎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和心理诉求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把握机会。
基于此,来伊份通过对新生代消费观念的精准洞察,坚守传统与经典、新奇和趣味的创新理念,迎合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取向,跨界上海博物馆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两大文化IP,打造多元化口味、高颜值、有文化气息的联名产品,不仅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还引领了消费新趋势。
联动代言人撬动粉丝经济
有效实现品效合一
在推出联名产品之后,来伊份还携手代言人王一博推出一支梦幻唯美的TVC短片,借助王一博第一人称的口吻,诠释礼遇东西月饼礼盒的魅力。
明星推广以强大的跨圈层消费者认知和信誉背书的能力,成为品牌双线渠道的推广中最为常见的营销方式,尤其是针对月饼这类季节性销售特点明显的产品,明星成为短期内助推品牌声量的重要方式。
王一博的加入,不仅在品牌形象强调了年轻化,在线上传播、年轻人互动等维度也表现出了极强的传播力,助推品牌在年轻消费群体的心智认知,更有效维护了品牌与忠实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充分捆绑王一博的影响力,来伊份该联名礼盒被扩散至粉丝圈层,充分撬动了王一博背后的粉丝群体,粉丝纷纷在评论区晒出购买记录,有效实现了品效合一。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