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牛年当马年,福特“抖机灵”翻车
现在年轻人日常社交的乐趣,可以说,绝大部分来自于微博热搜榜。
热搜榜作为汇聚当下实事热闻的榜单,不仅是吃瓜的第一窗口,也是“标榜以及审判”各种社会舆论、事件的风向标。
而昨天,@福特中国就被微博用户骂上热搜,被骂的原因则是因其在发布的一则博文附图的广告海报中,写着“2021 中国·马年”。
(所有截图片均来自微博)
小虎在心里默数了一下牛年与马年之间至少相差了5年......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大家都在欢度牛年,你竟然特立独行把中国的牛年当马年。你不被骂上热搜,谁上热搜?
因此,在福特中国微博的评论区,出现了不少“口吐芬芳”的小可爱。其中不乏诸多有梗、有内涵的评论,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王者玩家,直接在评论区cue福特的竞争品牌,宝马、广汽本田、别克、雪佛兰等品牌此刻成为了赢家。
万万没想到,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是靠对手成全的,哈哈哈哈哈~
有不少品牌官博在吃瓜第一线,甚至以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来搞事情,但还是让人忍不住表示“干得漂亮”!
如南孚、安吉尔净水器、WIFI万能钥匙、好想你等品牌,通过简单易懂的文案,不仅巧妙且硬核的怼了一波福特的骚操作,又给自己带了一波热度,在福特的衬托下,瞬间就秀出了自己的高智商。
都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福特这波引众怒的骚操作,自然也成为同行其他竞争品牌博好感的机会。在评论区也出现了不少的汽车品牌在线教做人,如雪佛兰在线教学“牛年快乐”,不知道福特学会了没?
一片骂声之中,却也有个别能够“领悟”福特这波操作的网友,而难得在一片骂声中找到一个支持者,福特仿佛找到了知音,特别转发了该言论,并简单直白的表明自己这波操作背后的用意,即与福特野马Mustang Mach-E呼应。
然而这波解释对于网友来说,无疑是“抖机灵”。品牌想要玩梗无可厚非,但是为了玩梗肆意篡改中国传统文化,还要生拉硬扯与自己的产品扯上关系,难道福特品牌部和市场部的创意都枯竭了吗?
在评论区,有好心的网友在福特原有的广告海报上将“马”做出了细微的改动,呈现出带有牛角元素的新文案。
被网友群嘲后,福特似乎也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对于该网友的二次创作也颇为满意,并取得了网友的授权,转载了这次的二次创作,以求获得大众的认可。
然而让福特没想到的是,这波操作仍然引发了网友的一片骂声:
因为博文广告引众怒,福特并不是第一个,不久前“打工人”梗大火时,宝马也有因玩梗不当导致翻车。
福特为了突出野马元年这个信息,故意将其与中国生肖年结合,给大众造成“把牛年当马年”的这种认知引发众怒,无疑也是玩梗翻车的典型表现。
不可否认的是,梗具有文化认同的特性,品牌通过恰到好处的借梗玩法,相当于找到了一条和一个圈层消费者对话的捷径,是向这个圈层示好的方式。如今,饭圈式交流和二次元对话已经是互联网公关的必修课,玩梗成为了“年轻化营销”和打入圈层的“通关暗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好的产品绝对不是靠玩梗,但是不合时宜的抖机灵,却有可能毁掉一个好产品。
福特抖机灵翻车的经验,也给了广大品牌一些思考,即品牌在玩梗时,还需要尊重目标受众所属的文化,然后通过受众能接受的内容输出来实现与用户的共鸣。而不是生拉硬扯,让品牌在翻车的边缘疯狂试探。
福特作为一个外来品牌,想要在中国市场长久发展,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势必离不开中国本土化发展策略,这一策略的基础就是要尊重中国消费者的文化和传统。
尤其是随着中国年轻一代的成长,与之同时崛起的还有内心里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任何蔑视中国文化的行为,都无疑是在挑战中国国民的底线。
此次福特为了抖机灵,将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生肖文化说改就改,无疑是撞到了枪口上。这种错误示范,也给了其他外来品牌一个前车之鉴。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