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广告女主有6指引热议,草台班子又捅娄子
这段时间,从deepseek到manus,AI领域迎来了高光时刻。
无论是文本生成还是信息整合,AI的强大之处大家都有目共睹。只不过,创意设计似乎一直都是AI的短板。
用AI设计出来的海报似乎总有一股AI味儿,缺少了点灵魂,甚至有时候还会因为过于炸裂的错误,使得品牌被消费者骂惨了。
这不,近日,昆明机场的一处广告牌,就因为使用AI制作造成的失误,被网友送上了微博热搜榜。

图源:微博热搜榜截图
从网友的爆料来看,昆明机场这块广告牌画面显示,一位女士伸出大拇指点赞,竟出现了6根手指。

图源:北京日报
说实话,这个情况对于每天都在互联网冲浪的网友来说,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除了多了一个手指之外,这张广告图上的女主面部效果也极其不自然,一眼就是AI的手笔。
果不其然,据了解 ,该图片系某信息传媒公司的招商广告,传媒公司工作人员称画面由AI生成,目前已完成更换。

图源:北京日报
即便被证实是AI创作,但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该广告设计还是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网友从当前的传播效果来看,认为是有意为之,挺好的创意。





也有网友觉得,广告出街一般都是要审核的,这个锅AI不背。




也有网友表示用AI成本低,省钱还省力。

有网友不认可,认为省成本可以理解,但成本不是这么省的,还要基础的校对和审核。

也有人调侃“6指代表多元性和包容性”:


深谙营销的朋友则表示,“这样挺好,增加广告的曝光量”“广告效果达到了”。





这一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品牌运用AI创作广告闹出笑话的案例屡见不鲜。
如去年10月份,肯德基用AI创作平面海报,因为画风过于诡异 ,引发大量吐槽。




图源:肯德基
AI生成人像手指数经常会多出来,肯德基“将错就错”以AI图片总是多出来的手指为创意打造了这组海报,其中的广告语为“好吃到吮指”(It's finger lickin good )。
就连海报文案中的“finger”还变成了“fiiiiiinger”,虽然挺有创意的,但因为视觉效果过于惊悚,也难逃被网友吐槽的命运。
无独有偶,日本麦当劳的AI宣传片同样引发争议。
视频中,11位由AI生成的美女在不同场景展示麦当劳薯条,广告发布后,虽然获得高浏览量,但评论区骂声一片。

网友对广告中女孩的整形脸、整体恐怖氛围不满,还质疑画面中一口薯条都没吃,让人怀疑薯条味道。

更有网友认为麦当劳的做法从根源上就不对——这种广告就不应该用AI来做。


不仅国外品牌,国内品牌在AI广告应用上也状况频发。
今年年初,瑞幸联名褚橙ip推出新品褚橙拿铁,因用AI制图被网友吐槽粗制滥造,不尊重消费者。


今年1月份,百度网盘同样因为AI生成的文案不当,遭遇了一场不小的危机。
有网友在使用百度网盘时,被首页“往年今日”推荐了一张自己怀孕时的照片,AI还给配了文案“脑子不够,肚子来凑”。

该网友觉得这句话对孕妇存在侮辱性,表示不愿再用百度网盘,想取消会员,退还剩余未到期的部分。
这一事件很快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有网友认为AI能力不行,没有技术就别吃这碗饭。

有网友直接吐槽好刻薄的AI,文案恶臭,养AI像在养蛊。


也有网友认为,这句话本身就是调侃,没必要上纲上线。

从营销角度看,AI在广告创作中的应用有利有弊。
一方面,AI能大幅降低创作成本、提高效率。
以可口可乐为例,相比传统数百万美元的制作费用,AI制作成本大幅降低,且制作速度是传统方式的五倍。同时,AI可通过分析大量数据,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实现广告个性化定制,提高广告投放精准度和效果。
另一方面,AI广告也面临诸多挑战。
AI生成内容可能存在失真感常使消费者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亦或是出现信息错误、与事实不符的情况,而这就需要品牌发挥自主思考和创作能力进行调整。
说在最后:
尽管AI广告存在不足,但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广告营销领域仍具广阔前景。
品牌在运用AI时,需加强人工审核与干预,确保内容准确性、质量和与品牌价值观相符。
同时,应注重发挥人类创意优势,将AI作为辅助工具,而非完全替代人类创造力,从而打造出既具创新性又能打动消费者的优质广告。
所有图片均来自微博/百度/小红书用户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