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ras上线3.8节大片,细腻感溢出屏幕
从综艺选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再到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无疑成了近年来品牌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对于以女性为主要受众的品牌而言,如何做好女性营销,就是品牌突围的关键之处。
市面上很多女性营销都是一味的讲态度讲女性力量,听多了太多打鸡血的难免也会让人产生抵触心理。
出奇的是,在3.8节即将到来之际,ubras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挖掘女性的真实需求而去宣传产品,背后是抢夺女性注意力的营销过程。
借势三八节流量东风
ubras《不仅她可见》暖心献映
在当下讲究抓住消费升级机遇的时候,女性展现了强大的购买力。可以说抓住了女性消费者的品牌就是抓住了很大一部分的购买力。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面临着一些细微却真实的困扰,比如内衣底围反复上窜带来的不适、商场的女性洗手间总是需要排队等等。
捕捉到这些困扰后,ubras上线了一支妇女节广告《不仅她可见》,挖掘女性生活中的真实需求,以情感共鸣拉进与女性的距离。
影片从一件不舒适的内衣带给女性的困扰出发,很灵性的就是其中的拉内衣的动作,相信很多女性在日常中经常会这么做。
借助旁白文案,如“我们说着问题不大,却花了更多时间,去处理这些问题”等等,巧妙地将女性面对这些看似不大却耗费精力的问题的心态展现出来,本质上是想表达这些被自己忽视的“小问题”,实际上对生活质量有着一定影响。

从营销层面上说,这其实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思考,这支广告将拒绝不舒适内衣的态度,上升到对生活态度和自我关注的层面,激发女性对自身需求的重视,从而侧面去塑造ubras温暖、贴心、懂女性需求的品牌形象。
深度洞察用户行为需求
激发共鸣情绪
当下的女性营销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或者说其实都是异曲同工,清一色是讲态度讲力量,就像一种给到女性自信心一样,让女性成为一个“被安抚的对象”。
但其实生活压力、焦虑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本来就不区分男女,而很多女性受众的品牌之所以会讲这些,本质上是为了迎合、讨好、圈粉女性群体,尤其是对于感性为主打的女性受众,品牌做价值观植入时还是有不小的效果。
Ubras的高明之处在于专注找洞察,或者说相比于常规的打鸡血喊口号,Ubras的做法更加实诚一点,就是给到一种利益点,给到一种帮助,比如解决了女性的困扰/需求。这种方式对于营销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

早在去年3月,ubras就曾发布「春日蕾丝」系列新品,将春日植物自由生长的模样演绎于蕾丝上,也彰显女性自由生长的模样。同步上线的还有一支春日氛围短片。
短片在光影氛围中呈现女孩们的自在,诠释不一样的「性感」姿态。正如万物间的光影是自然编织的蕾丝,ubras也借万物的生长力量,关联女性自然性感的生动一面,穿上蕾丝,穿过春天。
从舒适的无尺码基本款,到蕾丝系列的风格设计款,ubras一直在拓展产品风格线,让品牌主张「让身体先自由」有更多维度的诠释。
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品牌内容建设,ubras 始终在一脉相承的品牌基调中带来更多丰富表达。
二者的共同之处都在于给到明确的利益点,而非高谈阔论,不讲太大太泛的价值观,只讲产品能提供到的某种帮助,反而能够让人觉得少了很多“假大空”。
女性营销的范式重构
从符号消费到微观体感的价值变迁
在符号消费主义主导的后现代商业语境中,"她经济"的崛起往往伴随着品牌对女性主义的过度符号化征用。
当多数品牌仍停留在"独立女性"、"打破桎梏"等抽象概念的仪式性展演时,ubras通过《不仅她可见》完成的,本质上是一次价值营销的范式转移——将女性主义解构为可触达的微观体感,在商品实用价值与性别表达之间建立起具象化的意义链。
这种叙事策略的突破性在于,它精准击中了当代消费社会中的"意义通胀"困境。当女性主义逐渐沦为市场营销的标准话术,消费者对宏大叙事产生抗体已成必然。
不同于以往市场上常见的“打鸡血”式女性励志广告,Ubras选择了更为平实、贴近生活的视角切入,用真实存在的小困扰作为切入点,唤起广泛的情感共鸣。

这种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因过度理想化或抽象化女性形象而导致的目标群体疏离感,进而增强了品牌的亲和力与可信度。
换句话说,它不仅仅是在推销一款内衣,更是在倡导一种关注自我需求、珍视自身舒适的生活态度。这种手法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强调产品功能性的广告宣传,转而深入到消费者的心理层面,激发她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与追求。

当然,在男性意识逐渐觉醒的当下,女性营销也在变迁,相比于喊口号式的搭建各种空中楼阁,品牌做实事反而更为关键。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