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陷入辱男辱女争议,可口可乐实在冤
大家好,有时候品牌真的挺冤枉的,明明啥都没做错,就莫名其妙翻车了!!
事情是这样的:
有网友分享了可口可乐新年的广告引发争议,原因居然是搞性别对立???
而理由也很离谱,只是可口可乐春节前发了一条“爸爸下厨房”的广告,就被网友各种骂,于是可口可乐为后面又发了一条“妈妈下厨房”的广告,结果还是被骂。。。

图源:微博@张宏杰
小叶看完be like:

知道网友对性别议题敏感,但没想到居然这么敏感。
于是我又去看了可口可乐的原广告,是除夕前可口可乐发的新年帖子,海报文案写的是“网红餐厅不如老爸厨房”。

图源:官微@可口可乐
文案其实看起来一切正常,但是网友却有意见了。
觉得大部分时候都是妈妈在做饭,海报却搞虚伪的老爸厨房。。。


甚至还有的看不过去,觉得为啥是男的下厨,女的连厨房都不能下,一点用都没。

被网友质疑后,可口可乐并没有回应,而是在除夕发布了另一个帖子,并且也是6:00分发布,文案写的是孩子在年夜饭这事上可以成为妈妈的好帮手。

图源:官微@可口可乐
上面还在被骂下厨的没有妈妈,结果发完妈妈下厨的海报后网友又急了。
觉得这是宣传刻板印象!!


爸爸掌勺就是抹杀女性价值,妈妈下厨就是固化刻板印象……就很难评。
想不到随便发个新年广告都能把男男女女都给得罪了个遍,可口可乐:我太难了。
于是也有网友给出了建议,觉得可以拍成爸爸颠勺,妈妈切菜,或者妈妈做饭,爸爸洗碗……建议很好,但这样估计还是会引发争议,毕竟谁颠勺、谁切菜呢?

眼看着海报被网友各种吐槽,可口可乐的公关倒是不慌,直接选择了冷处理,不理睬也不反击,相关帖子也没有删除,果然沉默才是最好的公关。
于是这件事曝光后,最近那两条帖子又火了起来,很多网友纷纷跑到帖子下留言,且相比之前性别对立的画风,现在的评论都站在了可口可乐这一边,果然打败网友的,是另一群网友。
有觉得这公关无懈可击,也有希望别删帖子,想留着看。


甚至有的网友还看笑了。


还有网友引用了爷孙骑驴的故事,无论我们怎么做,别人总是有意见的,所以直接无视掉就好了。


还有网友对可口可乐这波公关圈粉了。


也有网友给出建议,直接出个无性别角色算了,不行就用格林童话或者与时俱进用机器人。



对此,华衫也对这个案例给出了评论:【沉默是最好的公关】世上本没有公关危机,搞危机公关的人多了,就有了公关危机。

图源:微博@华衫
从公关角度看,可口可乐沉默处理确实是明智之举,毕竟在这种情况下,越解释只会让黑子更得寸进尺。
当下性别议题永远很敏感
大概是性别对立的氛围已久,很多海报只要单独出现男或者女就很容易被网友吐槽。
比如之前美团买药的广告也有类似的争议。
广告文案写了爸爸小火慢炖的梨汤,于是就被喷小火吊梨汤一般都是妈妈在做。

结果另一份写妈妈煲汤的海报,则被其他网友吐槽为什么一定要让妈妈煲汤呢?

简直就和可口可乐莫名其妙被骂一样,真就有点离谱。

当然这还不是个例,很多明明很正常的画面却总是能被一些网友误解。
之前WPS也因为菜单中的“父主题”被网友骂惨,但其实用父子概念来形容层级关系在计算机领域一直都很常见,并且除了wps、还有淘宝等品牌也是使用“父订单”的概念。

只能说,除了故意挑起性别对立的,像上面我们提到的其实很多都很难避免被骂,品牌能做的确实只能沉默处理,不然只会陷入更棘手的舆论泥沼。
毕竟,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公众对性别议题高度敏感,稍有不慎,品牌的任何发声都可能被过度解读,比如在设计产品宣传文案时,若选用的词汇、意象被部分群体认为带有性别偏向,即便品牌方本意并非如此,也会瞬间点燃舆论怒火。
因此,沉默看似消极,实则是权衡利弊后最佳选择。
说到最后:
对于品牌而言,确实还是要尽量不要触碰到性别议题,特别是接下来的妇女节营销,每年在这个节点栽跟头的品牌很多。
比如之前捻须三年妇女节营销出圈的珀莱雅,在去年也因为输出了5个关于选择对抗偏见的用户故事,其中用到了两个男性视角惨遭翻车,就算品牌给出了解释网友也不买单。

还有之前妇女节也官宣了一个春日饮品的代言人,就被网友质疑:三八妇女节为什么要推男性代言?于是品牌马上把时间改成3月6号,才避免了一场舆论风波。

因此在营销中,品牌在性别议题的 “雷区” 中行走,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一旦失误,过往积累的品牌好感度便可能如泡沫般瞬间破碎,但只要找准方向,就算和可口可乐和美团一样陷入争议,也不会真的翻车。
2、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4Anet.com
